最新目录
期刊导读

为什么理工科大学里一定要有人文科学培养?因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9年,教育部、科技部等13个部门正式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新文科建设也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首期“思源湖畔笔谈”栏目,围绕“中国新

2019年,教育部、科技部等13个部门正式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新文科建设也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首期“思源湖畔笔谈”栏目,围绕“中国新文科知识体系构建”主题,约请多位学者畅谈新文科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方法。

学科是现代性的产物,是知识分化的结果。学科的形成既与知识的分类密切相关,也与知识生产的高度专业化密切相关。比如古典文化中的诗乐舞在起源上三位一体,不可分割,但在现代社会、在现代学科体系中,诗乐舞相互之间的壁垒越来越严重。因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张江认为学科既是理解和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也在有意无意之间重新分割、重新构成了这个世界,“甚至可以说,世界因学科而断裂”。人文学科与科技学科之间壁垒森严,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自然科学的一些专家缺乏人文关怀和价值判断,另一些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缺乏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现在有些专家被老百姓戏称为‘砖家’,我认为也和现代社会的学科分化有关系”。由此,张江认为新文科建设创新的突破口就在于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人文学科要学习自然科学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他以自己研究阐释的有限和无限的关系举例,在研究中引入了数学中π和正态分布的概念,用前者来描述阐释的有限和无限问题,用后者来描述阐释的公共性问题,“阐释作为精神现象,其公共期望与方差很难定量,但这种借助数学模型对精神现象的描述,成败自有评说,但这种尝试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季卫东也认为在理工科强校发展新文科的重要意义:“缺乏人文精神的大学很容易蜕变成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基地。”而具体途径则是在社会理工学领域寻找突破口和制高点。季卫东举例说,上海交通大学的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的“法治社会理工学体系”就是一种在计算社会科学与数字法治的基础上建构的关于法治社会的学术命题群以及理论范式。季卫东认为,为攻克重大问题,来自不同学院和学科的研究者组合在一起的“卓越集群”将成为学术活动的新常态。

当代社会是一个人工智能高速发展、即时通信、记忆外包的时代。而人类越是依赖于技术,就越是要认真思考人与技术如何相处。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操太圣认为,新文科有责任恢复“去物化的卢卡斯式的替代方案”,通过对人的心理、情感和品德的塑造,改革传统的灌输、记诵之学,特别是对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人能够适应技术发达时代的生活,“在技术世界里保持人作为技术之主人的尊严和地位”。而天津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铭玉则指出,不能简单地把“新文科”理解为“新+文科”,也不能把“文科”简单地理解为“人文学科”,更不能把中国的新文科建设与西方的新文科改革简单划等号。各类型高校建设“新文科”时不能搞一刀切,应各有侧重、分类实施。

刊载问题导向、交叉融合的前沿成果是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的特色,据悉,“思源湖畔笔谈”栏目接下去还将就“智能社会构建”中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等方面挑战,以及“浦东开放开发30年”在法制、行政管理、城市治理、经济发展的体制与机制等方面的经验等主题约请各领域知名学者共同探讨。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shjtdxxb.cn/zonghexinwen/2020/1008/336.html



上一篇:权威论坛《访谈钱旭红院士:科技人文、思维比
下一篇: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地自我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投稿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版面费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