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山高水长为世界光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他走进来时,身板笔挺,气色滋润。这份儒雅自信,就是银幕上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任是谁也不会猜错他的身份。我冒昧地问,马老师您七十几了?他用圆润的男中音爽朗地回答,哈

他走进来时,身板笔挺,气色滋润。这份儒雅自信,就是银幕上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任是谁也不会猜错他的身份。我冒昧地问,马老师您七十几了?他用圆润的男中音爽朗地回答,哈哈,我已经81岁啦。

81岁的马知恩教授祖籍西安,在四川成都长大,北京大学毕业后分到上海交通大学,然后随学校迁来西安。他曾是西安交大的理学院院长,73岁退休后学校又被返聘回来两年,75岁正式退休。说是退休,其实他依然担任教育部高等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并以西安交大为中心成立了全国高等数学研究中心,做一些国家级的课题等。2011年,学校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他是主任,还在一线管理部门做中层干部。学校发展的60年中,他一直没有间断地在工作。

历经120年风雨磨砺,西安交大靠什么立足于世界大学强校之林?作为一个对理工科隔行隔山的文艺女,我关心的不是有多少科研成果、多少院士,获得多少奖励,而是这些光环背后的故事。

见证了西迁,见证了所有的坎坷与成长,和交大休戚与共60年的马知恩教授告诉我,首先是一种精神。交大有一批老教授,他们不仅学术拔尖,而且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当年响应国家的号召,为支援大西北放弃了在上海的荣华富贵,离开生活在那里的亲戚朋友,全身心到西安工作,这种精神十分宝贵。在他们带领下,我们这批年轻人慢慢成长,也用这种精神影响着后面一代,代代相传。

当然,一个大学的建立只靠一种精神是不够的。120年来,经过历代校长教学理念的传承,西安交大形成了“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优良传统。要求严不仅是对学生,对教师亦如此。六七十年代,学校对教师的科研没有过多要求,但对教学工作要求非常严格。对新入岗的老师要先进行辅导、听老教师的课,还要上习题课。比如马老师熟悉的数学系,当时新老师一周要上16节习题课,还要听4节大课,锻炼三年后,优秀的才能去给学生上课,达不到水平的还得继续学习,有的助教四五年都不能上课。所以基础打得比较厚,也使得学校教学团队的教学理念代代相传,这一点非常重要。如马老师所在的数学团队,经几代人传承,不仅教学,还做一些教学研究,包括学校的建设与改革,这些理念、教学思路也逐渐辐射到了全国,国家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一共八届,有六届主任都是西安交大担任。还有,1990年到2000是我国教学大发展时期。1994年,马老师和同事一起研究起草了《关于大学数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若干建议》,教育部非常重视,红头文件下发到全国各个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各个学校的教学处,作为参考指导文件。从这些事可以看出西安交大在全国大学数学界的引领作用。

这个数学基础教学建议之所以受到高度重视,因为它有共性的理念。这个理念就是学校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要让学生学知识,更要学到思想与方法,通过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理会知识背后的思想。知道是什么,也要知道为什么;知道怎么做,也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怎么能使学生更有效的学习,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九十年代初,数学系有个叫陈勇的学生,13岁入校。马老师当时是系主任,觉得他虽然很聪明,学习成绩非常好,但上课不太认真,于是教导陈勇要踏踏实实学习,不能好高骛远。陈勇说课堂上那些知识他都会,不用听了。马老师不信,试着讲了一个较难的数学题,陈勇不但马上做出来,而且比老师的认识要深刻很多。马老师认为这个学生不简单,一般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总是吃不消,而他却是吃不饱,就对他进行另外的辅导,让他去听最难的数学分析课,别人半天都做不出来的题目,他半个小时很轻松就做完了。于是系里对他进行特殊培养,在他的本科生课程外还让他上了一门研究生的拓扑学课,当时他才一年级。到第三学期时,他的各门科目分数都是90分以上,而且他的研究生课程拓扑学考了一百分,还发表了一篇论文。这个天才学生毕业时,马老师给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美国的伯克利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写了推荐信,四个学校包括最后他选择的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全都录取了他,并都提供全额奖学金。陈勇后来又读了物理,跟随一位诺贝尔获得者搞实验物理。几年前马老师在美国遇到他,问,我们国家还没有人获得物理的诺贝尔奖,你有没有能力冲击一下?他说:我很有信心。

这就是西安交大传承下来的教学理念,对特殊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给他充分的空间。这种耐心的因材施教,应该也是学校的过人之处吧。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shjtdxxb.cn/qikandaodu/2021/0314/621.html



上一篇:站在中国立场研究世界文化与文学问题首届多元
下一篇: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助理教授汤耀辉脑海深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投稿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版面费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